首页 资讯 正文

青海政协文史馆自5月9日起免费对外开放

体育正文 159 0

青海政协文史馆自5月9日起免费对外开放

青海政协文史馆自5月9日起免费对外开放

青海日报融媒体(méitǐ)记者 乔 欣 通讯员 徐志涛 城乡社区是社会基层治理的重心,也是国家(guójiā)治理现代化的基础。社区也是党和政府联系、服务居民群众的“最后一公里”,既是社会治理的最末端(zuìmòduān),又是为民服务的最前沿(zuìqiányán)。 社区“居民(jūmín)议事会”正在听取并讨论居民意见建议。图片由西宁市(xīníngshì)城西区虎台街道提供 近年来,西宁市城西区虎台街道将基层党建和社区治理有机结合,通过在小区(xiǎoqū)打造“红色堡垒”,激活“神经末梢”,让组织在小区“建家(jiànjiā)”,服务在小区“安家”,着力把居民小区建设成宜居宜人的(de)“幸福家园”。“社区是我家、建设靠大家”的理念(lǐniàn)已深入人心,共建共治共享新格局也正在(zhèngzài)悄然形成。 居民千件事,小区一张网。“支部建在小区里,服务也就送到了家门口!小区党支部通过(tōngguò)党建(dǎngjiàn)引领、多方参与,积极组织志愿服务、开展文化活动,让居民有了更多的获得感和幸福感(xìngfúgǎn)。”新西社区馨宁小区第二党支部书记吴立新(lìxīn)告诉记者。 小区虽小,却连(lián)着千家万户。虎台街道在推进(tuījìn)市域治理工作过程(guòchéng)中,围绕“治理创新”和“服务(fúwù)升级”两条主线,以党建(dǎngjiàn)“一根针”牵引基层治理“千条线”,将支部“融”进小区,先后在6个城市社区组建78个小区党支部,覆盖157个小区楼院,并将3000余名直管党员(dǎngyuán)全部纳入小区党支部管理,畅通了党组织服务群众的“最后一米”。各城市社区持续在建强(qiáng)基层党组织上用力、在提升治理能力上用劲、在为民办事服务上用情,着力找准“小切口”,在做优为服务增温、促(cù)治理提效这篇(zhèpiān)“大文章”的同时,也写好了“党建引领基层治理”的新篇章。 社区工作者在辖区开展走访(zǒufǎng)慰问活动(huódòng)。图片由西宁市城西区虎台街道提供 基层社会治理任务重、头绪杂、难点多(duō),仅仅依靠社区干部“单打独斗”,难以应对纷繁复杂的民生问题。针对这一现状,虎台街道积极推动各方力量有机结合,致力于将社区治理从“独角戏”变成“大合唱”,坚持“群众的需求在哪里,阵地就(jiù)(jiù)覆盖到哪里,服务(fúwù)就延伸到哪里”的目标导向。小区(xiǎoqū)党支部成立(chénglì)后,小区党员(dǎngyuán)在家门口有了组织,各小区党支部通过业主微信群(wēixìnqún)、党员交流群、宣传公示栏等方式发出倡议(chàngyì),号召党员主动亮明身份、履行承诺,并参与小区治理。各社区先后(xiānhòu)打造了“移动办公桌”“幸福邻里汇”“七彩志愿服务”“南凉五花志愿服务”等为民服务品牌,真正实现将小区服务送到居民门口、走进群众心坎。 走进海晏路社区海晏路38号院,居民们对小(xiǎo)区这些年发生(fāshēng)的变化赞不绝口。“小区环境变美了,邻里关系也更加和谐,大家生活在一个小区就像(xiàng)一家人一样!”居民韩玉芬说,过去居民反映的问题,业委会解决不了,物业公司不接招,最终变成了烂摊子,有时候小问题还会拖成大(chéngdà)问题,现在居民有问题,社区第一时间出面(chūmiàn),积极协调帮助解决,居民幸福感得到了实实在在的提升(tíshēng)。 社区(shèqū)工作者在辖区开展走访慰问活动。图片(túpiàn)由西宁市城西区虎台街道提供 海晏路38号院(hàoyuàn)建成于1994年,是虎(hǔ)台街道46个老旧三无小区之一,建成后(hòu)一直没有物业和业委会,环境(huánjìng)脏乱差、居民矛盾多。聚焦(jùjiāo)老旧三无小区“看得见的(de)管不着,管得着的看不见”问题(wèntí),社区坚持共建共治共享,推行“4+N”联席会议制度,整合社区党委、小区党支部、业委会、物业企业和驻区职能部门、“穿警服的社区副书记”、在职(zàizhí)党员、“两代表一委员”、网格员、“红袖标”等治理力量,每月开展“听邻说事、请邻议事、帮邻办事、让邻知事(zhīshì)、由邻评事”工作,让相关各方由“背对背”到“面对面”,合力改善社区生活环境、基础设施等,成功营造了平安和美“新”社区。 除此之外,各社区党组织还充分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对社区直管党员设岗定责、践诺(jiànnuò)承诺,设置了政策宣传(xuānchuán)、志愿服务(fúwù)、卫生整治、巡查监督、便民服务等服务岗位。同时,还开展“双进双联四服务”“党员入格一网兜(wǎngdōu)底”活动,建立“工作在单位、活动在社区、奉献双岗位”的(de)长效机制,1200余名在职党员走进社区,主动参与社区文明创建、纠纷调解、弱势帮扶、平安防控、政策宣传、矛盾化解(huàjiě)、隐患排查(páichá)等工作,争做社区示范者、志愿者、带动者。 楼道里许久不亮的灯(dēng)修好(xiūhǎo)了、损坏(sǔnhuài)的外墙被粉饰一新了、堆积的杂物终于清理了……一件件琐事,通过共商、共议、共治得到了有效解决。 平安是极重要的民生(mínshēng)。在虎台街道大街小巷和熙熙攘攘的人群中,随处可见这样一群“红袖标”,他们穿梭在宾馆、餐馆、酒吧、烧烤(shāokǎo)摊等场所(chǎngsuǒ)开展安全巡控、隐患排查、防范宣传(xuānchuán)、清理整治、便民服务……他们就是“红袖标巡逻队”。 网格化是治理规模的(de)(de)细化(xìhuà),也是城市微观(wēiguān)治理的体现,在(zài)优化基层治理体系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街道社区全面构建起联防联控、群防(qúnfáng)群控的社会治安防线,采取(cǎiqǔ)“网中有格、格中有人、人人负责”的网格化管理,在辖区共划分100个网格,成立网格党小组41个,打通了社区治理“经脉”,形成了“街道—社区—小区—楼道—户”全域网格治理,通过小网格撬动(qiàodòng)大治理,让群防群治力量动起来,基层治理“活”起来,使基层治理更加有力、警网融合更加完善、服务群众更加到位,共同构筑起了居民安全的“防护墙”。 社区工作者在辖区走访入户时和居民(jūmín)一起包饺子。图片(túpiàn)由西宁市城西区虎台街道提供 各社区学习借鉴“街乡吹哨、部门(bùmén)报到”经验和新时代“枫桥经验”,把需求的“哨子”交给群众(qúnzhòng),把解决的“担子”留给(liúgěi)社区,将城管、民政、社保等(děng)(děng)部门职责“联起来”,党务、政务、商务(shāngwù)等事务要素“聚起来”,采取“党群议事厅”“居民议事会”“民情恳谈会”“楼院板凳会”等多种方式,实现了“民事民提、民事民议、民事民决、民事民评”。 同时,社区通过设立“民情恳谈(kěntán)室”“书记(shūjì)接待日”,广泛征询低保申请、文明创建、环境卫生、物业管理、爱老服务等群众普遍关心的热点、难点(nándiǎn)问题,真正实现了民情沟通无遗漏、服务群众零距离。 如今,邻里间不和谐的因素越来越少了,居民(jūmín)与社区的距离也越来越近了,城市更有温度、社会(shèhuì)更具认同、居民更加幸福。 一个书包、一本词典、一辆轮椅、一袋米面(mǐmiàn)……物品虽小,但饱含着辖区群众对改善生活、向往未来的(de)期待。不久前,西宁行知小学二年级(2)班丁有红小朋友盼望能够有一支钢笔,写出一手漂亮(piàoliàng)的字体,获得更(gèng)优异的学习成绩。西宁熊猫馆(xióngmāoguǎn)景区管理有限公司党员姚鑫认领了这个“微心愿”,为她送上盼望许久的钢笔,帮她圆梦。 社会治理,说到底,就是对人(rén)的服务和(hé)治理。“解群众之难,纾百姓(bǎixìng)之忧”,只有把群众的需求当成“指南针”,才能把事情办到群众心窝里。一个个“微心愿”的实现、一件件(yījiànjiàn)“关键(guānjiàn)小事”的解决让群众感受到幸福“满格”。而这,正是基层治理转化为为民服务的生动实践。 社区网格员正在(zhèngzài)为居民宣传垃圾分类相关知识和(hé)常识。图片由西宁市城西区虎台街道提供 服务好群众是加强基层社会治理的(de)最好方式。虎台街道各社区坚持把满足辖区(xiáqū)群众需求作为服务的出发点和落脚点(luòjiǎodiǎn),建立资源清单、服务清单、需求清单和“微心愿”墙,形成群众“点单”、街道村社“派单”、在职党员“领单”的工作(gōngzuò)(gōngzuò)回路,实现“点对点”精准高效服务。社区普遍建立和完善了办事(bànshì)指南和工作流程,将审批内容、办理程序(chéngxù)、申报条件、办理方式等进行(jìnxíng)公示公开,并制作温馨提示连心卡,让前来办事的群众对各项办事程序一目了然,提高了办事效率,让居民在“家门口”共享便利服务。 除此之外,各社区采取错时服务、上门服务(shàngménfúwù)、延时服务等(děng)方式,实现服务群众(qúnzhòng)无缝对接,让群众享受到更加优质、高效、便捷的(de)公共服务,把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变成“最美零距离”。近年来,解决了防盗门更换、小区垃圾分类、粉刷楼道墙面、维修排水管网、老旧小区改造等群众急难愁盼问题130余件,实现群众微心愿800余个。持续推进党建引领“有诉必应马上办”工作机制,解决12345政务服务热线反馈问题1100余件……一个个民生(mínshēng)亮点,一项项民生成就,正是基层治理这项“大工程”中关于“民有所(yǒusuǒ)呼(hū),我有所应”的生动注脚,它们共同汇聚成不断上扬的幸福曲线(qūxiàn),展现出(zhǎnxiànchū)群众越来越(yuèláiyuè)美好的幸福生活。 稿件来源:青海观察客户端(kèhùduān) 声明:以上内容除注明来源稿件外,均为青海日报原创稿件,版权为青海日报所属媒体平台所有,未经书面许可严禁(yánjìn)转载(zhuǎnzǎi),违者必究!
青海政协文史馆自5月9日起免费对外开放

欢迎 发表评论:

评论列表

暂时没有评论

暂无评论,快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