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应城心血管病防治体系|北京专家驻点助力县域心血管诊疗技术突破
聚焦应城心血管病防治体系|北京专家驻点助力县域心血管诊疗技术突破
聚焦应城心血管病防治体系|北京专家驻点助力县域心血管诊疗技术突破荆楚网(wǎng)(湖北日报网)讯(记者(jìzhě)杨卓玉、李好 通讯员李梦婷(lǐmèngtíng)、孙缙)“吕医生,我最近老感觉不舒服,能过来帮我看看吗(ma)?”在应城市黄滩镇临江口村一家院落里,一位84岁老人借邻居手机,给乡村医生吕文辉打电话,不到20分钟,他就背着全科医生助诊包匆匆赶到,利落地为老人进行检查,并详细询问(xúnwèn)近期身体状况。
这位老人叫张林生,患有高血压、慢性支气管炎、慢阻肺(fèi)等多种基础疾病,常年(chángnián)药不离身,且缺乏健康管理意识。
乡村(xiāngcūn)医生为村民进行常规检查。通讯员 供图
“在为老人(lǎorén)做完血压、血氧及心电图等检查后(hòu),发现多项指标异常(yìcháng)。”临江口村卫生室村医吕文辉说,助诊包里有北京三甲医院专家联系方式,随即就与专家联系,进行网上问诊。根据专家指导,老人吃了对症药物,平躺休息2小时后,各指标就已恢复正常(huīfùzhèngcháng)。
据(jù)了解,依托“行走的医院”项目,应城市组织乡镇200多名村医培训,18家乡镇卫生院加强村卫生室诊疗(zhěnliáo)服务巡查指导;100个行政村卫生室配备智能化全科医生助诊包,提供心电、生化、影像(yǐngxiàng)等30多项检查项目服务,建立起基层心血管(xīnxuèguǎn)疾病早期筛查与预警防线(fángxiàn)。
应城市人民医院(yīyuàn)建成的国家标准化心血管病诊疗中心,则提供远程心电、生化、影像(yǐngxiàng)诊断服务,安排专人值班(zhíbān)值守,各科室专家24小时在线提供诊疗咨询和指导服务。
病房内,护士为(wèi)心血管疾病患者提供护理服务。通讯员 供图
“想找北京的专家帮我看看!”这一诉求,经常出现在(zài)应城市人民医院(yīyuàn)的挂号窗口,不少患者在挂号时“点名”要找“北京专家”。
今年67岁曾女士(nǚshì)就是其中一位。
曾女士患阵发性心悸(xīnjì)心慌(xīnhuāng)已有四年,时常伴有头昏、恶心以及下肢水肿乏力等症状,发病初经省城大医院确诊为“心房颤动”。因费用等问题,她一直没有接受系统治疗(zhìliáo)。
随着病情发作频率和程度逐渐加剧,曾女士听说应城市人民医院有北京心血管疾病专家常驻(chángzhù)坐诊,便在家人陪同下来到(dào)医院就诊。
“每次(měicì)犯病都心慌得厉害,胸口闷得喘不过气……”曾女士回想发病时的煎熬,仍心有余悸地说,现在终于不用再担惊受怕了(le),感谢北京专家(zhuānjiā)和本地医生的精心治疗。
进行“房颤射频消融(xiāoróng)”手术。通讯员 供图
经北京安贞医院(běijīngānzhēnyīyuàn)教授祖晓麟和市人民(rénmín)医院心内科主任张礼丙为首的诊疗团队(tuánduì)结合曾女士病情(bìngqíng)综合评估,决定为其采取“房颤射频(shèpín)消融”进行根治,该技术具有创伤小,恢复快,无需开胸等特点。手术全程耗时约3小时,效果明显,曾女士心悸心慌张症状消失,精神状态良好,稍作修养后就已出院。
这是孝感县级市首例“房颤(fángchàn)射频消融”,其成功(chénggōng)标志着湖北省首个县级国家标准化心血管诊疗中心(zhōngxīn)——应城市人民医院心血管内科团队在复杂心律失常微创治疗领域实现的一次重要突破。
去年,经多方协调,北京安贞医院与应城市(yīngchéngshì)人民医院达成共识(gòngshí),将指派资深专家长期驻扎应城坐诊,协助落户于(yú)应城市的湖北省首个“国家级心血管病诊疗中心”建设工作。
“这些专家的(de)落户,对提升(tíshēng)区域心血管疾病诊疗精度,推动本土医疗团队专业化建设有了实质性突破(tūpò)。”应城市人民医院心内科主任张礼丙说,通过常态化、案例式的技术交流,正逐步强化本地心血管疾病复杂(fùzá)病症的救治能力。
病房外(wài)的护士站。通讯员 供图
这样的改变,在30多岁的肖先生身上也(yě)得到了直观体现。
肖先生因常感胸痛(xiōngtòng)胸闷、精神差等症状,经应城市人民医院造影检查发现其(qí)冠状动脉“左前降支”,需置入支架。
经综合评估(pínggū),他的情况适宜采用“生物可吸收支架”。支架植入后,能有效支撑血管狭窄,缓解燃眉之急;同时可在一年半的周期内,进行生物降解,可以(kěyǐ)被人体(réntǐ)慢慢(mànmàn)吸收,血管的结构和舒缩功能也得到修复,实现“血管再造”。
经过充分准备,该院手术团队成功为肖先生(xiānshēng)植入。目前,患者术后(shùhòu)状况良好,各项指标趋于稳定,只需定期检查即可。
应城市人民(rénmín)医院心内科主任张礼丙为患者检查。通讯员 供图
在北京安贞医院专家帮扶下,应城市人民医院心血管(xīnxuèguǎn)内科首次独立开展的生物可吸收支架(zhījià)置入术、冠脉光学干涉断层成像技术(OCT)、冲击波球囊导管成形术3项微创技术实现孝感市“零(líng)突破”。
正是这些微创技术的(de)突破,也让应城市急性(jíxìng)心肌梗死患者(huànzhě)从进入医院大门到导丝通过(tōngguò)血管的时长(D2W时间)从79分钟压缩至38分钟,直接推动县域内急性心梗患者就诊率同比提升21%,已成功挽救127名急性心梗患者生命。
医护团队全程(quánchéng)为心血管疾病患者守护。通讯员 供图
2024年,医院成功通过中国(zhōngguó)创伤救治联盟创伤中心评审认证,区域心血管病(xīnxuèguǎnbìng)诊疗中心建设成效得到进一步凸显。
目前,诊疗中心年手术量(liàng)突破1500台次,完成冠脉造影及PCI手术1048例,有效推动应城市心血管疾病(jíbìng)死亡率(lǜ)同比下降(xiàjiàng)22%;心血管疾病患者县域内就诊率94.95%,同比增加23.25%。
荆楚网(wǎng)(湖北日报网)讯(记者(jìzhě)杨卓玉、李好 通讯员李梦婷(lǐmèngtíng)、孙缙)“吕医生,我最近老感觉不舒服,能过来帮我看看吗(ma)?”在应城市黄滩镇临江口村一家院落里,一位84岁老人借邻居手机,给乡村医生吕文辉打电话,不到20分钟,他就背着全科医生助诊包匆匆赶到,利落地为老人进行检查,并详细询问(xúnwèn)近期身体状况。
这位老人叫张林生,患有高血压、慢性支气管炎、慢阻肺(fèi)等多种基础疾病,常年(chángnián)药不离身,且缺乏健康管理意识。
乡村(xiāngcūn)医生为村民进行常规检查。通讯员 供图
“在为老人(lǎorén)做完血压、血氧及心电图等检查后(hòu),发现多项指标异常(yìcháng)。”临江口村卫生室村医吕文辉说,助诊包里有北京三甲医院专家联系方式,随即就与专家联系,进行网上问诊。根据专家指导,老人吃了对症药物,平躺休息2小时后,各指标就已恢复正常(huīfùzhèngcháng)。
据(jù)了解,依托“行走的医院”项目,应城市组织乡镇200多名村医培训,18家乡镇卫生院加强村卫生室诊疗(zhěnliáo)服务巡查指导;100个行政村卫生室配备智能化全科医生助诊包,提供心电、生化、影像(yǐngxiàng)等30多项检查项目服务,建立起基层心血管(xīnxuèguǎn)疾病早期筛查与预警防线(fángxiàn)。
应城市人民医院(yīyuàn)建成的国家标准化心血管病诊疗中心,则提供远程心电、生化、影像(yǐngxiàng)诊断服务,安排专人值班(zhíbān)值守,各科室专家24小时在线提供诊疗咨询和指导服务。
病房内,护士为(wèi)心血管疾病患者提供护理服务。通讯员 供图
“想找北京的专家帮我看看!”这一诉求,经常出现在(zài)应城市人民医院(yīyuàn)的挂号窗口,不少患者在挂号时“点名”要找“北京专家”。
今年67岁曾女士(nǚshì)就是其中一位。
曾女士患阵发性心悸(xīnjì)心慌(xīnhuāng)已有四年,时常伴有头昏、恶心以及下肢水肿乏力等症状,发病初经省城大医院确诊为“心房颤动”。因费用等问题,她一直没有接受系统治疗(zhìliáo)。
随着病情发作频率和程度逐渐加剧,曾女士听说应城市人民医院有北京心血管疾病专家常驻(chángzhù)坐诊,便在家人陪同下来到(dào)医院就诊。
“每次(měicì)犯病都心慌得厉害,胸口闷得喘不过气……”曾女士回想发病时的煎熬,仍心有余悸地说,现在终于不用再担惊受怕了(le),感谢北京专家(zhuānjiā)和本地医生的精心治疗。
进行“房颤射频消融(xiāoróng)”手术。通讯员 供图
经北京安贞医院(běijīngānzhēnyīyuàn)教授祖晓麟和市人民(rénmín)医院心内科主任张礼丙为首的诊疗团队(tuánduì)结合曾女士病情(bìngqíng)综合评估,决定为其采取“房颤射频(shèpín)消融”进行根治,该技术具有创伤小,恢复快,无需开胸等特点。手术全程耗时约3小时,效果明显,曾女士心悸心慌张症状消失,精神状态良好,稍作修养后就已出院。
这是孝感县级市首例“房颤(fángchàn)射频消融”,其成功(chénggōng)标志着湖北省首个县级国家标准化心血管诊疗中心(zhōngxīn)——应城市人民医院心血管内科团队在复杂心律失常微创治疗领域实现的一次重要突破。
去年,经多方协调,北京安贞医院与应城市(yīngchéngshì)人民医院达成共识(gòngshí),将指派资深专家长期驻扎应城坐诊,协助落户于(yú)应城市的湖北省首个“国家级心血管病诊疗中心”建设工作。
“这些专家的(de)落户,对提升(tíshēng)区域心血管疾病诊疗精度,推动本土医疗团队专业化建设有了实质性突破(tūpò)。”应城市人民医院心内科主任张礼丙说,通过常态化、案例式的技术交流,正逐步强化本地心血管疾病复杂(fùzá)病症的救治能力。
病房外(wài)的护士站。通讯员 供图
这样的改变,在30多岁的肖先生身上也(yě)得到了直观体现。
肖先生因常感胸痛(xiōngtòng)胸闷、精神差等症状,经应城市人民医院造影检查发现其(qí)冠状动脉“左前降支”,需置入支架。
经综合评估(pínggū),他的情况适宜采用“生物可吸收支架”。支架植入后,能有效支撑血管狭窄,缓解燃眉之急;同时可在一年半的周期内,进行生物降解,可以(kěyǐ)被人体(réntǐ)慢慢(mànmàn)吸收,血管的结构和舒缩功能也得到修复,实现“血管再造”。
经过充分准备,该院手术团队成功为肖先生(xiānshēng)植入。目前,患者术后(shùhòu)状况良好,各项指标趋于稳定,只需定期检查即可。
应城市人民(rénmín)医院心内科主任张礼丙为患者检查。通讯员 供图
在北京安贞医院专家帮扶下,应城市人民医院心血管(xīnxuèguǎn)内科首次独立开展的生物可吸收支架(zhījià)置入术、冠脉光学干涉断层成像技术(OCT)、冲击波球囊导管成形术3项微创技术实现孝感市“零(líng)突破”。
正是这些微创技术的(de)突破,也让应城市急性(jíxìng)心肌梗死患者(huànzhě)从进入医院大门到导丝通过(tōngguò)血管的时长(D2W时间)从79分钟压缩至38分钟,直接推动县域内急性心梗患者就诊率同比提升21%,已成功挽救127名急性心梗患者生命。
医护团队全程(quánchéng)为心血管疾病患者守护。通讯员 供图
2024年,医院成功通过中国(zhōngguó)创伤救治联盟创伤中心评审认证,区域心血管病(xīnxuèguǎnbìng)诊疗中心建设成效得到进一步凸显。
目前,诊疗中心年手术量(liàng)突破1500台次,完成冠脉造影及PCI手术1048例,有效推动应城市心血管疾病(jíbìng)死亡率(lǜ)同比下降(xiàjiàng)22%;心血管疾病患者县域内就诊率94.95%,同比增加23.25%。







相关推荐
评论列表
暂无评论,快抢沙发吧~
你 发表评论:
欢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