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资讯 正文

北京部分夜班公交开启优化调整

体育正文 164 0

北京部分夜班公交开启优化调整

北京部分夜班公交开启优化调整

昨天(10日),北京市交通委发布《关于(guānyú)对819路、822路等7条公交线路(xiànlù)优化调整方案征求意见的公告》,拟撤销夜(yè)9路,原因(yuányīn)为线路客流低,单车次不足3人次。同时,调整夜7路,具体方案为:增设北京丰台站站位;取消韩庄子北、造甲村、造甲村东、新村、四合庄、首经贸(shǒujīngmào)西校区、樊羊路北口(lùběikǒu)等多站位,并拟于夜7路调整同时停驶北京丰台站夜间摆渡车。 今年5月(yuè)起,北京市交通委连发通告,拟撤销5条低客流夜班公交线路,并对两条夜班公交线路进行优化调整。通告发出后,引发(yǐnfā)市民网友热议。对此,北京青年报记者连日来(liánrìlái)走访发现,目前,即使在火车站周边,夜班公交车也存在长(zhǎng)路段空驶的情况。 夜班(yèbān)公交在(zài)京运营已经有较长(jiàozhǎng)历史,距离最近的一次大规模调整在2014年,当时人们对夜班公交需求旺盛,本市交通部门优化公交线网,在主干路(zhǔgànlù)和大型社区密集区域(qūyù)增设夜班公交线路,至2016年,夜班公交线路达到36条。随着地铁、网约车、共享单车等便捷出行方式逐渐成为主流,夜班公交车的去留或再遇变局。 根据市交通委(jiāotōngwěi)发布的《关于对133路(lù)、458路、106路等7条公交线路优化调整(tiáozhěng)方案征求意见的公告》,公告提出拟撤销夜15路、撤销夜17路两条夜班公交线路,原因(yuányīn)是单车次不足2人次。在征求意见期满(qīmǎn)后,对夜17路撤销,96.59%受访者赞成(zànchéng);对夜15路撤销,89.96%受访者赞成。当月,北京市交通委再发公告,拟调整夜4路,取消菜户(càihù)营桥东站位,对此,98.89%受访者赞成。 6月3日,市交通委发布《关于对38路、104路、124路等7条公交线路优化(yōuhuà)调整(tiáozhěng)方案征求意见(yìjiàn)的公告》,拟撤销夜21路和夜11路,原因也是单车(dānchē)次不足2人次(réncì)。相关负责人表示,优化调整公交线路主要是为了优化全市公交线网布局,提高(tígāo)有关区域出行服务水平,提升公共交通运行效率。市民可根据《意见反馈表》对公交运营调整提出详细建议。 “这一趟公交车更像是公交专车(zhuānchē)” “一辆车只有两个人(rén)乘坐?”官方消息发出(fāchū)后引发不少北京市民感慨。曾几何时,30多条(duōtiáo)夜班公交(gōngjiāo)承载着北京夜归人,熙熙攘攘地(dì)穿梭在北京的大街小巷。现今,北京夜班公交还有多少人乘坐,他们为何乘坐夜班车,连日来,北青报记者选择途经火车站周边夜班公交线路进行探访。 端午节前的一夜,即使已经过了晚上11点,北京站广场前仍有不少拖着(zhe)行李箱,拎着大包小包的旅客(lǚkè)徘徊。“去哪啊,打车走吗?”在广场出口处,几名出租车司机追上去询问。有的旅客跟着司机上车,也有的旅客径直走到位于(wèiyú)地下停车场的网约(yuē)车(wǎngyuēchē)候车区。在网约车候车区,不时有司机开进来(jìnlái),接走早已约好车等候的客人。随着夜幕深沉,网约车候车区人逐渐多了起来,两排座位都坐了人。 一边是热闹的网约车等候区,一边则是冷清(lěngqīng)的公交(gōngjiāo)站台。当天23:15,北青报(běiqīngbào)记者来到位于马路对面的公交站台,只见夜5路、夜17路、夜21路、夜29路等公交车均(jūn)在此设站,但站台上(shàng)空无一人,23:20发出的多趟车无人乘坐。23:35,夜班车司机也早已等候在此等待23:40准点发车,但站台上却仅有3名乘车。 “我们是从河北唐山过来的,准备去前门看看夜景。”两名年轻人告诉北青报记者,因为此前在北京(běijīng)居住过一段时间,知道北京有夜班车,这次来北京玩(wán),特别(tèbié)选择了夜班车,准备来一场特别体验。 23:40,北青报记者随两名年轻人登上准时(zhǔnshí)发车的夜(yè)5路,另外一名乘客(chéngkè)登上夜17路,夜21路、夜29路均空车发出。夜5路从北京站东出发,途经(tújīng)前门、宣武门、长椿街等二环核心区域,向西到达北京西站,再沿长安街向西,到达石景山区多个小区密集区域。除了两名年轻人,在很长一段时间,车上没有其他(qítā)乘客,更像是一趟“公交(gōngjiāo)专车”。在途经崇文门附近时北青报记者注意到,擦肩而过(cājiānérguò)的几趟夜班公交上只有司机和乘务管理员。 随后记者一路观察,除了在天宁寺桥西(qiáoxī)、北京西站、公主坟西、翠微路口陆续上了几名乘客外(wài),其他车站均无人候车。北青报记者统计(tǒngjì)发现,这趟车先后一共有9名乘客乘坐,在夜班车中,客流量已经(yǐjīng)算是相当客观。 次日凌晨,北青报记者在翠微路口站对夜(duìyè)1路进行观察发现,站台上并没有人候车。在1:30到达的夜1路上(lùshàng),整个车厢内(nèi)也仅有1名乘客。 乘客八成为代驾(dàijià) 后半夜市民更少 “夜班公交没乘客”的事实现状,北青报记者在高频乘客蒋先生这里也得到了印证。蒋先生从事代驾3年,对北京夜班车(yèbānchē)的分布、运营时间(shíjiān)、换乘点位都(dōu)了如指掌。“每到夜间,我们(wǒmen)都是在东三环(dōngsānhuán)三里屯、国贸附近等活儿,代驾经常会开到五环外的区域,然后我们就会坐夜班车再回到东三环这一片等下一单(yīdān)。”蒋先生说,昌平的夜38,通州的夜27、夜29,大兴的夜22路都是自己常选择的进城夜班车,一夜下来,有时要坐好几趟夜班车才能辗转(zhǎnzhuǎn)接单(jiēdān)。此外,途经长安街的夜1路和跑三环的夜30路是“大客流(kèliú)”线路,也是自己经常乘坐的。 夜班车都是(shì)什么人在乘坐?对此(duìcǐ),蒋先生表示(biǎoshì),夜班公交可以以凌晨1点为界,前半夜还有一些市民(shìmín)游客乘坐,后半夜乘客基本上都是代驾人员。在蒋先生看来,市民游客对夜班车的(de)知晓度并不够,除了繁华区域的夜1路、夜3路、夜30路被很多“夜归族”知晓外,其他线路大多市民并不熟悉。 在蒋先生(jiǎngxiānshēng)看来,虽然夜班车人不多,但对于(duìyú)很多人来说仍是刚需。在人少的情况下,可适当对线路(xiànlù)进行优化。同时,目前线路的接驳运营也(yě)存在问题,比如两条(liǎngtiáo)线路的换乘点分别在路口的两个方向,但发车的时间又一致,经常发生就差几十秒赶不上换乘另一条线路的情况。这样的情况降低了夜班车的吸引力,让人们不得不选择其他(qítā)交通方式。 出行方式更加多元 夜班公交(gōngjiāo)再遇变局 1958年,北京就有了第一条(dìyītiáo)夜班车201路。然而50多年过去了,夜班车只有15条。自(zì)2008年末,北京新增3条夜班车线路后,一直到2014年均没有变化。2014年,北京青年报对本市夜班车运营情况进行(jìnxíng)报道,推出《夜归人(yèguīrén)乘公交遇四(yùsì)难题》等重磅报道,对市民盼望增加夜班车的情况进行报道。 报道得到本市交通部门重视。2014年6月底,本市发布夜班(yèbān)线网调整(tiáozhěng)规划,在优化原有15条(tiáo)夜班线路的基础上,新增19条线路,从而形成6条环线、8条放射线、9条南北向(nánběixiàng)线路、11条东西向线路的夜班线网棋盘型格局,覆盖二环、三环(sānhuán)、长安街、平安大街、两广路、北土城路、西单(xīdān)大街、东单大街、南北中轴路、学院路、大望路等城区主要道路。两年后,又加到了36条。 36条的(de)夜班公交线网布局持续了近十年,满足了夜归人的需求。但十年间,北京交通情况却(què)在逐渐变化。十年间,网约车数量几乎每年都(dōu)在增加,几乎成为人们夜间出行的主要方式之一,网约拼车的流行也大幅降低了打车(dǎchē)成本;十年间,几乎每年都有(yǒu)地铁线路上新,有的“大年”还会新增好几条,地铁末班车结束的时间越来越晚(wǎn),每逢节假日(jiéjiàrì),涉火车站的地铁线路都延长运营时间,甚至几乎通宵运营;节假日,机场巴士延时运营,机场火车站增开摆渡车…… 近年(nián)来,“打车”的(de)方式也变得更加多元。在北京,易到、滴滴、首汽、高德等网约车平台相继兴起,在夜间(yèjiān),人们也很容易打到车。2016年前后,共享单车在京逐渐火起来,随处可见的共享单车也成为人们夜间出行的主要方式之一(zhīyī)。可以说,夜班公交已经(yǐjīng)不再是夜归人的最优选择。十年间,夜班公交再一次走到了优化调整的节点。 从“刚需”到“补充(bǔchōng)” 夜班公交须“减量提质” 深夜的北京街头,路灯将影子拉得很长。我站(zhàn)在(zài)长安街旁的公交站台,想起2013年采访夜班公交时的画面。那时车厢里挤满了(le)刚刚下班的白领、看完演出的年轻人,连过道(dào)都站满了人……如今,当两名游客为了“特别体验”登上夜5路时(lùshí),这种“专车式体验”在十年前是难以想象的。 十余年(shíyúnián)间,北京交通环境日新月异,人们可选的(de)出行方式(fāngshì)越来越多。当年轻人可以掏出手机随时召唤一辆网约车的时候,夜班公交(gōngjiāo)的存在感正在被(bèi)悄然稀释,夜班公交需要完成从“刚需”到“补充”的角色转换。在此背景(bèijǐng)下,北京交通部门对低客流公交线路进行优化势在必行,但优化不等于“一刀切”,如何在“减量”中实现“提质(tízhì)”,考验着城市治理的智慧(zhìhuì)。目前,夜班公交仍有一些“大客流”线路的存在,载着晚归的市民踏上回家的路。在进行优化调整道路上,或许我们更应关注瘦身后的网络如何编织得更加(gèngjiā)合理,如何为市民提供更加精细化的服务。 文(wén)/北京青年报记者 刘洋 摄影/北京青年报记者 付丁
北京部分夜班公交开启优化调整

欢迎 发表评论:

评论列表

暂时没有评论

暂无评论,快抢沙发吧~